“絢麗奇葩,光輝奪目”
宋朝,一個擁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以來藝術文化氣息空前絕后的時代,其經濟、文學、藝術、科技等領域的巨大成就讓后世傳頌贊嘆。
中華(hua)陶(tao)瓷歷(li)史的(de)高峰期便在宋(song)朝,它繼承歷(li)代制瓷的(de)優(you)良傳統,并與(yu)科技(ji)密切相關,在地利人和的(de)條(tiao)件下(xia),出現了蓬(peng)勃發展的(de)嶄新局面。致使陶(tao)瓷的(de)生產力盛況空前。
《清明上河圖》局部——北宋 張擇端
宋朝除五大名窯“定、汝、官、哥、鈞”之外,還有磁州窯、耀州窯、龍泉窯、建陽窯和景德鎮窯等。
這些窯場(chang)產(chan)出的(de)陶瓷不僅(jin)品類繁(fan)多、成績卓(zhuo)越(yue),且沾溉弘(hong)遠、馳名古今中(zhong)外(wai),在(zai)世界陶瓷文化史(shi)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(de)一筆(bi)。
宋瓷是中華陶瓷歷(li)史畫廊中的(de)杰作(zuo)與瑰(gui)寶,其(qi)儀態風范是為后(hou)世望其(qi)項背(bei)的(de)榜樣,千載而后(hou),至今仍使后(hou)人贊嘆傾倒(dao)。
五大(da)名窯——“定、汝、官、哥、鈞”
五大名窯瓷器氣韻馥華,其釉色的“清新淡雅”和其造型的“含蓄雋永”,準確的反映和彰顯(xian)了宋(song)代文人士大(da)夫的審美情趣與文人氣(qi)質。
“雨過天晴云破處,這般顏色做將來”
攝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代諸窯則以(yi)汝(ru)為首。其汝(ru)瓷以(yi)其工(gong)藝精湛,造型秀美,釉面蘊潤,高(gao)雅素凈的豐韻而獨(du)具風采。
汝瓷“天青色等煙雨”的天青釉,色調沉靜淡雅,成為宋朝皇室追求自然審美的最高標準,因宋徽宗一句“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,遂命汝州造青窯器”,汝窯(yao)成為繼定窯(yao)之后為宮廷燒制御用(yong)瓷器的窯(yao)場(chang)。
釉色上有(you)冬青之(zhi)古樸,天(tian)(tian)青之(zhi)澈靜(jing),豆青之(zhi)俏皮(pi),天(tian)(tian)藍之清朗,粉青之典雅(ya),月白之溫潤。
汝瓷以瑪瑙入釉,色澤隨光變幻,深淺如云如霧,厚釉晶瑩剔透,肥厚飽滿,如雨后天晴色。完美符合了北宋上層社會“素雅清逸,清淡含蓄”的審美情趣。
汝瓷的(de)特點
器型:盤(pan)、碗、奩、洗、瓶、盞托、香爐(lu)、蓮(lian)瓣與獅(shi)子構件及雕塑(su)的龍等(deng)
釉色:似天(tian)青,瑩光含蓄宛(wan)如美玉,有開片(通稱(cheng)蟹爪紋)與(yu)無(wu)紋之分
北(bei)宋 汝窯(yao)粉青釉(you)蓮花(hua)式溫碗
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
北宋 汝窯天(tian)藍釉(you)刻花鵝頸瓶
藏于河南博物院
宋 汝窯淡天(tian)青釉(you)弦紋(wen)三足(zu)樽式爐
藏于(yu)北京故宮博物(wu)院
宋 汝窯豆青釉洗
藏于(yu)汝瓷博(bo)物(wu)館(guan)
宋 臨汝(ru)窯月白釉荷(he)花碗
藏于汝瓷博物館
“釉色瑩澈,為世所珍”
宋朝官(guan)窯是在(zai)汝窯的(de)(de)影響(xiang)下產生(sheng)的(de)(de)青(qing)瓷窯。
以“如冰似玉”的開片(pian)釉而著稱,其(qi)(qi)器(qi)皿釉層肥厚,釉面多(duo)有開片(pian),開片(pian)大而自然,端莊凝重,因其(qi)(qi)渾然天(tian)成,為(wei)文人(ren)士大夫所鐘(zhong)愛,成為(wei)案頭陳設用器(qi)。
宋 官窯(yao)粉青釉葵花式洗
北京故(gu)宮博物院(yuan)
宋 官窯青釉方花盆
北京故宮博物院(yuan)
宋 官窯粉青釉瓶
北京故宮博物(wu)院
宋 官窯粉青(qing)釉弦紋瓶
北京故宮博物院
“觀之無向,折之無痕,
自然延伸,如驚鴻暗渡,去留無痕。”
——哥瓷開片之美
攝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哥窯瓷器釉面黃黑相間的裂紋,就是“金絲鐵線”。本來是釉料、控溫的失誤所致,卻孕育了哥窯自然天成的“殘缺美”,哥窯創新獨具特色的審美風格(ge),得(de)以(yi)在中國陶(tao)瓷史上(shang)獨樹一幟。
哥瓷的(de)特(te)點
釉色:粉青、月白、油灰、青黃
器型(xing):各式瓶、爐、洗、盤、盤和罐碗等(deng)
宋 哥窯青釉菊瓣式盤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哥窯青釉(you)葵花式(shi)洗(xi)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哥窯灰青(qing)釉膽(dan)式瓶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哥窯青釉海棠(tang)式花盆
北京故宮博物院
千鈞萬變,紫翠交融,
行如流云,燦若晚霞,變幻莫測。
攝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鈞瓷創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,在還原氣氛下燒制,使得釉色自然窯變,呈現“暈如雨后霽霞紅”的妍麗色彩。
鈞瓷(ci)窯變之(zhi)美,凝重深沉,含蓄耐看,將(jiang)自然美、藝術美融為一(yi)體,其自然形成的(de)釉色肌(ji)理(li)形狀可謂陶瓷(ci)藝術的(de)一(yi)絕(jue),高雅的(de)藝術觀賞性使其在陶瓷(ci)史上具有獨特風格。
鈞瓷(ci)的特(te)點
釉色:天藍、月白、紫紅等
造型:各式(shi)花盆、盆托、洗、爐(lu)、缽等器物
宋 鈞窯玫瑰紫釉(you)鼓釘三(san)足花盆(pen)托
北京故宮博物院
唐 白釉雙龍耳瓶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鈞(jun)窯(yao)玫瑰紫(zi)釉(you)菱花(hua)(hua)式三(san)足花(hua)(hua)盆托(tuo)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鈞窯玫瑰紫釉(you)菱花(hua)式花(hua)盆
北京故宮博物院
“潔白恬靜的定窯白瓷”
攝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定窯是宋代(dai)五大名窯中,唯一(yi)燒造白瓷的窯場。
定窯瓷器釉色淡雅,有(you)象(xiang)牙白的(de)質感,給人(ren)以(yi)柔潤雅致的(de)美感,胎(tai)體(ti)修削精(jing)細,瓷質細膩(ni)精(jing)良(liang),光潔(jie)如玉(yu),造型(xing)規整而纖(xian)巧,秀麗典(dian)雅。
定(ding)瓷的特點
紋飾:水波、游魚、走獸、飛禽、嬰兒、花卉
技法:刻花(hua)(hua)、劃花(hua)(hua)、印花(hua)(hua)、剔繪花(hua)(hua)及浮雕等
造(zao)型:碗、盤、罐、瓶、盂(yu)、盒、枕(zhen)、燈等
宋(song) 定窯(yao)鏤(lou)雕八角獸(shou)首(shou)盤
河南博物(wu)院
宋 定窯白釉印花纏枝海石榴紋笠式碗
北(bei)京故(gu)宮博物院
宋(song) 定(ding)窯(yao)白釉刻花牡丹紋盤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定(ding)窯孩(hai)兒(er)枕(殘)
北京故宮(gong)博物院
“磁州窯的繪黑花、剔劃花白瓷”
攝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磁州窯是北方民(min)間窯的典范。
其產瓷具(ju)有濃(nong)厚(hou)的(de)民(min)間生活氣息,生動紋飾和日用造型充(chong)分表現了民(min)間藝術的(de)質(zhi)樸氣息。
磁州(zhou)瓷的特點(dian)
紋飾:花卉、鷺鷥、仙鶴、龍、虎、熊戲、馬戲、雙嬰蹴鞠、柳(liu)岸觀(guan)魚(yu)、河(he)邊(bian)垂釣、蓮池趕(gan)鴨等(deng)
技法:繪、劃、剔(ti)、刻(ke)(ke)、印刻(ke)(ke)等(deng)
造(zao)型:碗、盤、盆(pen)、壺、罐、缽、瓶、燈、枕碗等
宋 磁州窯白(bai)地(di)黑花花卉紋(wen)梅瓶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磁(ci)州(zhou)窯白地黑花八方枕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磁州窯白地黑(hei)花竹紋枕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(song) 磁州窯白地(di)黑花嬰戲紋(wen)腰圓枕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磁州窯白地黑(hei)花“鎮宅”銘獅紋枕(zhen)
北京故宮博物院
“耀州出青瓷器謂之越器,以其類余姚縣秘色也”
攝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耀(yao)州(zhou)窯是(shi)北方(fang)青(qing)瓷的代表。
耀州窯青瓷的刻花以犀利灑脫聞名,帶有北方人的性格特點,史籍上記載又叫刀刀見泥。
刻花技法:精(jing)純熟(shu)練,刀(dao)法犀利,生(sheng)動活潑。
印花技法:層(ceng)次(ci)分明,構圖(tu)勻稱(cheng)華(hua)麗。
耀(yao)州窯青瓷的特(te)點
裝飾(shi):牡丹、菊花(hua)(hua)、蓮花(hua)(hua)、魚(yu)、鴨(ya)、龍鳳(feng)等
技法:刻花、印花等
造型:盤、碗(wan)、壺、罐、缽、爐(lu)、瓶、枕(zhen)等
宋 耀(yao)州窯青(qing)釉提梁倒注瓷(ci)壺
陜西歷史博物館
宋 耀州窯青釉藥王塑像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(song) 耀(yao)州窯青(qing)釉刻(ke)花(hua)嬰戲紋碗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耀州窯青釉(you)刻海水鴨(ya)紋花(hua)式碗(wan)
北京故宮博物院
攝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人所(suo)燒造龍(long)泉窯(yao)青瓷(ci)(ci)(ci)和青白瓷(ci)(ci)(ci)“勝(sheng)似美玉(yu)(yu)”與唐(tang)人所(suo)稱贊越窯(yao)青瓷(ci)(ci)(ci)的“如冰似玉(yu)(yu)”相比更加巧(qiao)奪天工。
從原始青瓷到龍泉青瓷經歷了將近兩千年(nian)的歲月,其青瓷(ci)釉色與質地之美的傳承之悠久,更新之再創(chuang),是(shi)中國陶(tao)瓷(ci)史上罕(han)有倫比的歷程。
宋 龍泉窯(yao)青釉鬲式三足(zu)爐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龍泉窯青(qing)釉弦紋三足(zu)爐(lu)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龍(long)泉窯青釉(you)塑(su)貼雙魚紋洗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龍泉窯(yao)青釉盤口瓶
北京故宮博物院
“窯變而曜然,溫潤晶瑩,瑰麗悅目”
攝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朝上層社會斗茶(又稱點茶)風氣盛行,建陽盞以其兔毫、滴珠(油滴)、曜變、鷓鴣等釉色聞名于世。
兔毫:釉中(zhong)結(jie)晶(jing)呈黃色或(huo)白(bai)色細長而(er)清(qing)晰的兔(tu)毫(hao)紋
油滴:釉色烏黑(hei)光(guang)潤,滴(di)珠(油(you)滴(di))細密晶瑩(ying),宛(wan)如銀星布滿夜空。
耀變:濃厚黑(hei)釉(you)的建盞里,浮現出大(da)小不(bu)同的結晶,而其(qi)周圍帶有日暈狀的光彩。
鷓鴣:猶如鷓鴣鳥(niao)胸前的(de)羽毛,隨機而生、色彩豐富,分(fen)布不均、變幻無(wu)窮。
南宋 建窯油(you)滴(di)天目茶碗
大阪市立(li)東(dong)洋陶瓷美術館
宋(song) 建陽窯黑釉醬斑碗
福建博物院
宋 建(jian)陽窯黑釉(you)兔毫盞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建陽窯黑釉盞
北京故宮博物院
“明如鏡、薄如紙、聲如磬”
攝于北京故宮博物院
景德鎮窯的影青(qing)瓷,其釉色介(jie)于青(qing)瓷和白(bai)瓷之間,白(bai)中泛青(qing)、青(qing)中泛白(bai)而得名。
李清照《醉花蔭》詞,有“佳節又重陽,玉枕紗櫥,半夜涼初透”之句。“玉枕”其實并非指用青白玉造的枕,而是形容色質如玉溫潤堅結的青白瓷枕,這青白瓷枕便是聞名一時的景德鎮窯“影青瓷”。
宋 景德鎮窯(yao)青白釉倒流壺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 景德鎮窯青白(bai)釉(you)刻花梅瓶
北京故宮博物院
宋(song) 景德鎮窯(yao)青白(bai)釉刻花注壺、溫(wen)碗
北京故宮(gong)博物院(yuan)
宋(song) 景德鎮窯(yao)青白釉雙獅枕
北京故宮博物院
“明如(ru)(ru)鏡(jing)、薄如(ru)(ru)紙、聲(sheng)如(ru)(ru)磬”指的就(jiu)是(shi)影青瓷的光澤(ze)、工藝、原材料三者的最高標(biao)準。達到這些(xie)標(biao)準需要(yao)精細煉制原材料、熟練運用工藝技巧、嚴格控制燒成氣氛,這對當時(shi)的工(gong)匠無疑(yi)是一次(ci)挑戰。
地址:景德(de)鎮市·珠山(shan)區·廣場(chang)北路·萊頓風情12A·水流星陶藝